CIA早就瞄上了社交媒體,大伙都知道。但大伙可能不知道CIA的一種特別瞄法。
早上醒來迷迷糊糊地打開手機,看到了下面這條社交媒體內容推薦引擎推來的新聞:《中情局正在投資那些挖掘你社交媒體圖文信息的公司》。呵呵,這招夠狠,又賺錢,又來情報,神來之筆。
必須說明的是,這不是什么自媒體八卦、自媒體標題黨。這是擁有絕對信用的數字媒體的正經新聞報道。報道的網站名為 Intercept。 eBay 的創(chuàng)始人皮埃爾·奧米迪亞投資的這家如雷貫耳的網站的背景如果你不知道,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皮埃爾·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媒體機構 First Look及其旗下的網上雜志 Intercept。從 First Look 招募的第一個員工,以史諾登揭密報道獲普利策新聞獎的格侖·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第二個員工,以《第四公民》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勞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以及他招募的員工夢之隊,你就可以準確無誤地找到他的價值取向,看到他對于嚴肅新聞(Quality Journalism)的執(zhí)著,以及這個人身上隱隱的殺氣。在奧米迪亞身上,杰羅姆時時可以看到美劇中塑造的那些個來自中東的一流精英的固有影像。奧米迪亞到互聯網新聞業(yè)顯然不是來找錢的,他找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杰羅姆想說的是,一個人所擁有的集體記憶,可以跨躍千山萬水,可以穿越千秋萬代,在不經意間呈現。作為一個伊朗裔、法國產的美國人,他的血液中流淌的激情與夢想,顯然與許多美國人是有微妙差異的。
【圖說:奧米迪亞與他的夢之隊。左一,奧米迪亞,左二,格林沃爾德,右一,勞拉?!?/p>
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旗下有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名為In-Q-Tel,早被解密了。但這家天使具體投資些什么,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有一些零星的報道,但具體的,神秘莫測,In-Q-Tel公開的官網上也沒有多少具體信息。杰羅姆在In-Q-Tel官網上找到的數字顯示,目前其投資的高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總數已突破200家,其中70%的企業(yè)被投資前沒有和美國政府機構有業(yè)務往來。而In-Q-Tel每一美元的投資,帶動了其他風險投資計11美元。
被CIA投資,顯然不是什么壞事,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兩面刃是吧?有正經的錢拿,有人愿找CIA作奶媽嗎?一般被投資企業(yè)并不愿意就此進行宣傳。
Intercept 搞到了好象并不特別機密的文件,把這個故事的拼圖給比較完整地捅出來了。
這是Intercept網站搞到的一份文件的封面。封面中顯示的CEO峰會,是In-Q-Tel組織的一場活動。
Intercept網站的報道說,可以抓取微小物件的機器人,可以發(fā)現“內部危脅”的計算機算法,能夠過濾海量大數據的人工智能,這些很有趣的技術,都是In-Q-Tel關注的對象。
杰羅姆沒有興趣討論這篇長篇報道的具體內容,惹惱了CIA沒好果子吃,呵呵。神通廣大的CIA,碰上更神通廣大的算法,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想想就夠驚悚。杰羅姆有興趣討論的是,Intercept 報道中指出,在 In-Q-Tel 這家風險投資公司已知的已投但未公開披露的38家公司中,研究的焦點是“社交媒體的數據挖掘與監(jiān)控”。CIA的手,好象正直接染指新媒體。那意味著,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字,第一張圖片,不僅被完整地收藏,而且也正被完整地解讀。這些東西需要的時候,都可以成為呈堂證供。如果你是下一個斯諾登,可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了。如果你不是下一個斯諾登,也得悠著點。CIA找的不僅僅是斯諾登。
1998年,美國中情局時任局長特內特提出了一個宏大的構想,以風險投資為抓手,將信息產業(yè)改造成由中情局擁有的“國家實驗室”。這個構想,在1999年催生了為支持中情局及美國情報部門履行使命,“發(fā)現、改造、提供創(chuàng)新技術解決方案”的風險投資公司In-Q-Tel。后來,In-Q-Tel及其分支機構真的讓硅谷成了他們的后院。
社交網絡、社交媒體興起于2005年、2006年。In-Q-Tel顯然眼光不夠,沒有成為Facebook、推特的天使。這家風投的預算是個機密,但相關報道分析,每年的經費在3700萬美元左右,每個項目的投資額50至200萬美元不等。十多年來,總投入毛估估該有三五個億美元了。令人驚嘆的是,這家公司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之一。
Intercept網站報道中羅列了38家CIA所投資公司的名字及其涉獵的具體業(yè)務領域,特別介紹了其中四家比較引人注目的公司,它們是Dataminr、Geofeedia、PATHAR、TransVoyant。這四家公司均有一技之長,非同小可。Intercept 對這四家公司都進行了采訪,只有一家回應了?;貞倪@家確認有CIA天使的投資,但拒絕提供進一步的細節(jié)。
現在已經被稱為“獨角獸”的 Palantir Technologies公司,估值正在沖刺100億美元,是In-Q-Tel 在社交媒體分析領域最早投資的企業(yè)之一,這層關系被公開暴光是在2011年。那是一個名為LulzSec 的黑客組織干的。杰羅姆找到的那則原始報道,詳細地敘述了相關的故事。杰羅姆驚訝地發(fā)現,那篇報道的作者,也就是我們正在討論的Intercept網站的這篇報道的作者,Lee Fang,顯然是一個華裔。這位以硅谷為據點的華裔記者在相關主題報道中相當活躍,在Intercept的“夢之隊”也有角色。
Lee Fang認為:CIA最近一波對于社交媒體相關公司的投資,顯示其正在加緊努力,將對于用戶生成的網上數據(也就是所謂用戶生成內容UGC)的收集作為一個優(yōu)先的重點。
Lee Fang的一系列文章,讓人們對于CIA在硅谷的深入耕耘,有了一個十分具象生動的認知。
社交媒體不僅是媒體的顛覆者,也是這個世界的顛覆者。而這個顛覆者的背后,有一個影子CIA。CIA也許并不能控制社交媒體,就象CIA或者FBI,也許不能控制蘋果,讓蘋果心甘情愿地解密某一部手機,但是,CIA,以及由CIA天使哺育的社交媒體內容挖掘者,完全有能力通過間接的方式,影響社交媒體,甚至,以社交媒體本身都無法實現的方式,控制社交媒體。這個說法一點不神秘,就象FBI完全可以在蘋果拒絕合作的情況下,解密那部恐怖分子的手機一樣。
順便說一下,FBI解密那部恐怖分子的手機,無論使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是正當的,不是嗎?
杰羅姆曾寫過一句自鳴得意的話:在互聯網時代,斯巴達那個著名海倫的貞操,也就一不設防城市?,F在,杰羅姆明白了,這話沒什么新意。有新意的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一個斯諾登,將在其成為斯諾登之前被CIA的算法指認。能夠識別“內部危脅”的算法,顯然是CIA天使的寵兒。
更有新意的是:誰的技術被CIA相中了?誰拿了CIA的風險投資?誰沒有拿?誰不愿意拿,但CIA要你拿?誰拿了,但說沒拿?誰在幫助CIA尋找“內部的危脅”,也就是成為斯諾登之前的斯諾登?
太燒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