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記者體驗了信息被出賣的驚悸一幕,只要發(fā)700元就可以詳細知道自己同事的信息單,具體到存款余額,賓館房間號,甚至和誰同屋居住,更驚奇的是,包括通話記錄都一目了然,更后怕的是,出售他人信息居然還有第三方作擔保,信息時代,我們都成了“透明人”。
面對頻繁的信息泄露,隱私誰來保護,公民的信息安全鎖,又該誰來給上?
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日常的警惕性不高,多數(shù)公民都缺少信息安全意識,這也給那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一個簡單的例子,旅客在銀行辦理存取款后,對銀行打出的清單隨手就丟棄,包括乘坐列車,出站后車票隨手就扔,豈不知,這些不經(jīng)意的小行為,都在無意間把自己的個人信息泄露給了他人。
但是,這類的信息泄露畢竟是小概率,真正讓人恐慌的是一些單位披著合法的外衣,利用民眾信任的心理,大肆倒賣個人信息,外出住宿需要身份證,購房需要提供個人最詳細的信息,包括買車,買保險,還有手機卡。為什么經(jīng)常會接到騷擾電話,詐騙電話?有的詐騙電話甚至直呼其名,這些信息都從哪來?又誰給提供?不法分子是不會每天去跟蹤,盯梢,伺機盜取他人信息的,信息唯一來源,靠一些單位提供,販賣,這已經(jīng)成為公開的事實。
盡管工信,公安等部們采取了嚴厲的打擊措施,但是在利益面前鋌而走險的,市場空間依然龐大,治標不治本只會顧此失彼,無法徹底根除。當然,信息泄露也不排除系統(tǒng)有機可乘,畢竟科技時代各種盜取軟件叢出不窮,太多泄露的事件應該讓各級服務部門有所為,除了教育員工加強保密意識外,也應對單位的系統(tǒng)不間斷的進行升級,還有就是公民個人,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會盡量避免信息外泄。
隨著春運到來,更多的民眾開始加入搶票大軍行列,因為回家心切,于是有病亂投醫(yī),隨意輕信垃圾網(wǎng)站的蠱惑,把個人信息輕易的就泄露出去,只為買到一張心動的回家車票,其結(jié)果就是雞飛蛋打,鐵路部門再三提醒旅客,購票只有官方的12306網(wǎng)站是唯一合法的購票網(wǎng)站,沒有也不會委托第三方網(wǎng)站提供類似業(yè)務。隨意把信息透露給第三方,帶來的風險也無法估量。
信息公開化未必是壞事,但不是所有信息都可以公開,“透明人”只會讓這個社會寸步難行,相關職能部門除了加大打擊力度,還需公民從點滴做起,配合公安部門共同上好信息安全這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