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決策者會議策劃集團主辦的第五屆互聯網金融與支付創(chuàng)新年度盛會上,有專家指出,互聯網帶來了很好的商業(yè)模式變革,傳統銀行一般是業(yè)務驅動技術,業(yè)務主導技術,而互聯網企業(yè)通過大數據等技術驅動業(yè)務。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做風控模型,根據客戶以往的交易歷史,可以快速授信、貸款;另一方面是對客戶以往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為客戶定制差異化的產品和針對性營銷。
技術進步推動實時風控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各類網銀支付欺詐、電商釣魚網站等風險因素也在增加,對風險控制(簡稱“風控”)的要求越來越高。
儲信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舒趙平表示,風控是P2P乃至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核心,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從技術入手提高風控能力逐漸成為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方向。舒趙平指出,目前互聯網金融的風控大部分是線上線下結合,純線上的風控如信用審核,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中不太現實,主要原因是網絡客戶身份信息真實性無法核實,以后隨著信用審核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成熟、央行征信系統接入、互聯網用戶誠信度不斷提升,信用審核會逐步向線上轉移,線下風控會越來越少。
如儲信借鑒銀行做法理念成立了企業(yè)征信公司,主要負責風控,進行貸前、貸中、貸后的信用審核。貸前,對客戶申請資料、收入情況、家庭環(huán)境進行全面了解;貸中,引入專業(yè)評分系統進行信用級別、從事行業(yè)等評估;貸后,建立專業(yè)團隊進行催收。此外,目前平臺上有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后續(xù)還將推出第三方理財、融資租賃等,將客戶細分,同時通過產品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平臺風險。例如融資租賃是一種抵押類金融業(yè)務,租賃期內資產的產權仍在公司這邊,風險系數相對要低。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資深數據專家陳繼東介紹,大數據風控主要是通過分析交易設計的環(huán)境信息、行為信息以及賬戶之間的關聯關系來做交易的風險判斷。真正的風控體系做的事情不光是保證安全,其實是在安全和體驗方面做更好的權衡。
就如何找到用戶體驗與信息安全的平衡點,杭州邦盛金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新宇指出,通過實時風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從人類感知學來講,實時風控如果判斷的時間大于200毫秒,這件事情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實時風控每秒又要面對上萬筆的吞吐量,所以實時風控平臺的技術門檻特別高。但有了實時風控系統,企業(yè)可以更自如地做產品創(chuàng)新、限額的調整。
從消費者角度提升跨境支付便利性
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也促進了跨境電子支付近年蓬勃發(fā)展,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周伊麗指出,跨境電子支付的業(yè)務價值主要體現在幫助我國快速推進電子商務發(fā)展,同時也推動我國的貿易便利化,增強我國支付體系的綜合服務能力。特別是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滿足國內和國外客戶多種差異化的跨境業(yè)務需求。
從消費者角度看,跨境電商的發(fā)展給我國消費者境外購物帶來便利,周伊麗介紹,境內消費者在境外網站上購物時,只需支付人民幣。而以前到境外商戶上購買商品,是美元和其他幣種的報價??缇持Ц兜恼麄€業(yè)務流程涉及個人消費客戶、走出去的境外商戶,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購匯支付以及收匯服務,人民銀行和外管局的監(jiān)管系統,銀行服務的對接,主要是保證售匯、結匯的登記,以及收款和付款業(yè)務等,但對境內消費者來講,只需人民幣報價和人民幣支付,所有流程都是在符合監(jiān)管要求條件下,在后臺做自動化處理。
但做好跨境支付面臨很多挑戰(zhàn),萬事達卡北京代表處業(yè)務拓展副總裁諸景瑜指出,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有一些奇怪的現象,如有消費者流量進來,但真正轉換到購物車、到訂單的概率很低,換言之消費者丟失率非常高。從支付的角度看,訂單的轉化率丟失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購物過程中,用戶需要注冊或者有一個復雜的登錄流程,而業(yè)界調查顯示,將近四成客戶會因為購物流程的問題而丟失。第二,支付過程中出現問題。第三,消費者對網站的安全性有所擔心。
諸景瑜表示,消費者希望尋求更方便、安全,且非常簡化的購物體驗。從商家的角度來講,需尋求更簡單的支付方式,優(yōu)化流程,從而降低購物車的拋棄率。調查顯示,有65%的在線商家反映,網站支付流程改進后,購物車轉化率提高近三分之二。
此外,做跨境支付還會面臨一些挑戰(zhàn),Digital
River高級技術銷售總監(jiān)王承理表示,在國內,在語言、法規(guī)比較了解的情況下,只需對支付的渠道了解就可以了。但跨出國門,就要考慮成本、風險等因素,在商戶上線前,風險的考量永遠大于營收的考量,包括系統會不會受到大量攻擊,當地的稅收和法規(guī)問題等。
諸景瑜指出,跨境貿易推動了跨境支付的發(fā)展,未來幾年,網上的交易數字增速仍會保持超過兩位數。跨境貿易有兩個發(fā)展趨勢,一是網上交易會越來越多,二是移動端遷移的趨勢不可忽視。調查發(fā)現,每十位消費者中,有六位相信移動支付會取代銀行卡、現金支付會成為未來的支付方式。
移動支付技術標準應不斷更新
此外,目前我國在移動金融領域已建立一定的技術框架,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長助理習輝指出,我國在移動金融發(fā)展方面的頂層設計是:基于SE(安全元件)和TSM(移動金融安全可信服務管理系統)的技術路線,核心平臺是MTPS(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央行確定的移動支付產業(yè)鏈的規(guī)劃有五大原則—標準現行、互聯互通、安全可控、一機通用、合作共贏。
習輝表示,移動支付有四個核心要素,包括基于一個支付賬戶,從頂層設計講,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并行發(fā)展都應該是支持的;安全層面的問題是最關注的,包括賬戶資金安全、信息傳輸安全。相對來說,有卡支付對身份的認證,對信息的傳輸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客戶的體驗是真正決定移動支付的應用能否廣泛推廣的重要因素,移動支付還需更多的應用場景支持,場景越多便利度越好,才能真正實現隨身、隨時、隨地便捷服務;第四個核心要素是金融賬戶增值服務,如信貸、理財、基金、投資等服務。
對于移動支付未來的發(fā)展,中國銀聯產品部副總經理蔣海儉指出,未來的智能手機將以虛擬形式承載現在手機的實體銀行卡所具備的金融加權益的功能。具體到支付領域可能有兩方面,一是依托現有的銀行卡體系做一些演變,同時支持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這也能滿足移動互聯網發(fā)展的要求;二是脫離銀行卡,建立自由支付體系,包括一些信用支付,類似余額寶的虛擬賬戶支付載體,也能滿足線上和線下的要求。移動智能卡(IC卡)的支付是移動支付的最優(yōu)選擇,可以歸結為智能手機+IC卡+NFC的組合,能打造線上線下一體的隨身支付工具。原因在于:政策上比較支持;產業(yè)鏈和生態(tài)圈比較完善;用戶的體驗最優(yōu),這樣的組合滿足了客戶在支付體驗方面最基本的兩個訴求—安全和便捷。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李燁表示,未來移動支付場會向線下、小額化方向發(fā)展,如NFC支付、掃碼支付等,目前移動支付以大額理財、轉賬匯款、移動網購為主,這都是從傳統互聯網網端遷移復制到移動終端來的。雖然小額支付對整體的交易額貢獻不是很大,但有很大的社會反響,且會吸引用戶培養(yǎng)其消費習慣和體驗。
目前,移動支付的發(fā)展仍面臨一些問題,習輝指出,第一個問題是有卡支付的產業(yè)鏈長,目前還沒有一個合格的整合者,建議通過產業(yè)聯盟的形式進行整合;第二個問題是目前的移動支付技術標準是基于SE和TSM框架下的,但新技術的發(fā)展能很好地豐富完善原有的體系框架,建議將HCE(主機卡模擬技術)、TEE、Cloud(云端技術)等引入技術標準體系。